![]() |
“北有故宫,南有木府”。跨过清泉汩汩的流水小桥,突见一座木牌坊赫然立于土木瓦顶居民之间。跨进朱红色的木府大门,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开阔的地面上巍然耸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汉白玉基座雕刻精美,那恢宏的气势,使人恍若置身于皇宫之内。如果说在丽江古城我们看到的是丽江世俗生活的一面的话,那么在木府,我们将翻阅到一个在西南地区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土司家族的兴衰史。
纳西人说起“木老爷”来,就跟我们提到自己的老祖宗一样亲切。木老爷,从前就是这座浩大宅第的主人。简单一点说,五六百年前的木府,就是丽江古城中的“紫禁城”.
所谓“北有故宫,南有木府”,丽江木府是丽江文化的"大观园"。1996年大地震后,世界银行慧眼识宝,贷巨款相助重建木府, 丽江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经三年时间,使木府如凤凰涅槃般再现于世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明末时达到鼎盛,其府建筑气象万千,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整个木府占地46亩,中轴线长369米,建筑群坐西朝东,"迎旭日而得大气"。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 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吧"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 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木氏土司祭祀天祖,,"迎旭日而得木气",左有青龙(玉龙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狮子山),东南方向有龟山,蛇山对峙而把守关隘,木府怀抱于古城,既有枕狮山而升阳刚之气,又有环玉水而具太极之脉。 大自然的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
一部《木府风云》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木府,回荡起对木府的怀念,使每个丽江人心潮澎湃。
一个难忘的周末,我和女友相约去爬象山,高山之巅俯瞰丽江城,觉得木府分外妖娆,决定进去看看。
我们爬象山已经挺累了,但是木府的卓尔不群之姿吸引了我们,我们踏着轻快的脚步走进了木府,木府的门票是每人60元,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都是同一价位,我们觉得很合理。作为在丽江土生土长的我们来说木府依然是神圣的,它是当年纳西族的统治者木式土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叹木府曰:“宫室之丽,拟于王室”。
木府是丽江历史的见证,古城文化的象征,占地46亩,中轴线全长369米。木牌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了纳西人推崇知识,重视教育的灵心慧性;木式土司以“知诗书好礼守义”而著称于世,“天雨流芳”更是成为了木式土司鼓励老百姓好好读书,努力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的标志。
木府的美让我和女友情不自禁地合影留念,昔日的木府平常百姓是很难进入的而今天它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圣地,我沉浸在了爱情的甜蜜之中并感到乐此不彼。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民众很难有表达爱情的时候,而如今的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人平等,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生活的幸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纳西人民追求唯美纯真的爱情的美好愿望也成了现实。
今天的木府既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招揽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他们在游览古 木府
城风貌时,信步跨入一个民族曾经辉煌的历史;又是纳西人为自己的祖先自豪骄傲的象征。这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充分体现了明代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在明代中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纳西、白族各地方工艺风格,同时又是纳西古王国名木古树、奇花异草汇聚一所的园林,它介于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之间,将天地山川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纳西广采博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一座木府,凝聚了丽江这座世界名城的千年文明精魂和各族人民的博大智慧;这火中再生的凤凰,在古城向天长舞,舞出了盛世的辉煌,呼唤着新世纪。